
在电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行业转型需求下,新能源车产业蓬勃发展,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和装机量均呈现井喷式增长,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从“缺芯贵电”到 “产能过剩”,不过一年光景。
在月初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50多家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产能规划超过了2500GWh。本月中旬,作为新能源电池下游龙头车企之一的长安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
目前的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出的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意即:高端产能不足,优质动力电池仍需寻求国外进口,低端产能却呈现过剩态势,厂家出货难,下游消费量跟不上。小编认为,尽管目前存在锂电池产能过剩的担忧,然而一方面,企业动力电池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仍有调整的余地;另一方面,本土化高品质的动力电池方向仍是一片蓝海,头部电池企业已经逐步向高端领域布局。电池企业的技术突破,重点围绕的是锂电池的材料创新,包括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作为正极料浆制备的重要溶剂的NMP,尽管可能受到短期内下游锂电池行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在行业波动后趋于理性和稳定的大趋势下,对NMP的消耗仍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为上游原材料BDO的需求提供稳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