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建筑领域外墙保温材料使用中多选择的是聚苯板(EPS)、挤塑板(XPS)、 聚氨酯硬泡(PU)三种有机材料。其中PU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佳保温绝热材料,其导热系数为所有保温材料中最低、热工性能最为优越的-类材料, 当硬质聚氨酯密度为35~40 kg/m3时,其导热系数仅为0.018~0.023 W/(m.K),25 mm厚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相当于40 mm厚的EPS、45mm的矿棉、380 mm厚的混凝土或860 mm的普通砖。在同样保温效果下,保温厚度约相当于EPS的一半。
报告指出火灾迅速蔓延原因之一——杭州冰雪大世界内大量使用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和仿真绿植达不到不燃、难燃要求,起火后烟气蔓延速度快。二是杭州冰雪大世界及与建筑内其他区域之间防火分隔措施和防烟措施设置不到位,内墙墙体采用聚氨酯夹芯彩钢板,场所内出口门采用保温门代替防火门,导致火灾发生后迅速蔓延至整个二层。
造成人员伤亡原因之一——是火灾发生后,聚氨酯、仿真绿植等材料大面积燃烧,产生了大量高温有毒烟气,释放出的可燃烟气不断聚集,发生爆燃,导致人员伤亡。
一时间,聚氨酯保温材料再次成众矢之的,陷入舆论风波!
仔细琢磨这段话,说辞有些偏颇,不妥之处有二。
其一:聚氨酯保温材料和仿真绿植达不到不燃、难燃要求。
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标准,聚氨酯达到B2级要求,添加特殊阻燃剂后可以到达b1级聚氨酯保温板。虽然聚氨酯保温板由于其有机材料的特性,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最高只能达到阻燃等级B1级的判定。且B1级聚氨酯保温板的研发和制造在技术上有瓶颈和难处,大部分中小企业所生产的聚氨酯保温板只能达到B2级甚至是B3级。但是目前国内还是有几家大的生产企业仍旧能够做到。聚氨酯保温板是由组合聚醚和聚合MDI (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进行发泡反应而制得,经GB8624-2012标准检验判定阻燃等级为B1级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有机保温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围护节能和大型冷库、冷链保温领域。同时,也可用于工业厂房、船舶、车辆、军玉水利建设等领域的防火保温隔热。
其二:起火后烟气蔓延速度快且聚氨酯保温材料有毒。
有关聚氨酯的毒性曾经是人们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在发生聚氨酯燃烧等事故的时候。业界已有统一认知, 固化后的聚氨脂是无毒材料,有些医用聚氨酯材料已经用于人体植入和医疗器械部件。 但未固化的聚氨酯具有一定的毒性。硬泡聚氨酯属于热固性保温材料,遇火燃烧时,其表面形成碳化层,碳化层能够阻止火焰蔓延。而 EPS 和 XPS 属于热塑性材料,遇火时会熔化、滴落,而这些滴落物同样也能够燃烧。
火灾并非仅仅是保温材料引起的,应该把建筑当做一个系统来考量,整个系统的防火性能如何,施工管理和日常维护等都非常关键,、一味强调建筑材料本身的防火等级意义不大。”“其实,材料自身是没问题的,关键要用对、用好。”早在多年前,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就在各个行业论坛和研讨会上多次强调过类似的问题,重点强调工地现场管理混乱,不合格不合规产品上墙监管不力,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因素,不能一出问题就把板子打到材料身上,那么即便是现在,问题依旧存在,一味让聚氨酯保温材料背锅,小编认为结论过于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