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TDI出口量达到约40.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2.2%,创下近年新高;与此同时,进口量同比锐减85.6%,进口需求随着产能的扩大而日益减少。在海外装置波动、国内供应释放、成本优势巩固以及新兴市场需求扩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TDI出口展现出持续的韧性与竞争力。
表: 中国2024-2025年TDI 出口量(吨)

从数据来看,2025年各月出口量普遍高位运行,3月与5月均突破5万吨,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2–3万吨区间。这一增长并非短期行情驱动,而是中国TDI产业经过多年积累后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自然延伸。近年,国内多套装置完成技改和扩产并保持稳定运行,而欧洲、美洲、日本等地部分老旧产线因环保与成本问题不得不降低产能和退出市场,全球供给缺口逐步由中国填补。由此,TDI贸易的重心从传统的欧美、日韩逐步向亚洲转移,中国成为新的出口枢纽,也是全世界最大TDI出口国。
出口格局变化与结构性支撑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TDI出口目的地集中在越南、印尼、巴西、印度与尼日利亚等新兴经济体。越南与印尼合计进口量接近整体的五分之一,需求稳定且增长势头明显。拉美市场表现同样抢眼,巴西进口量自二季度起显著放大,单月突破6000吨,反映当地软体家具与汽车内饰行业的恢复。与2024年相比,传统市场如日本、俄罗斯、台湾地区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印度、中东及非洲市场的增量显著,中国出口版图正在从区域集中走向多极分布。
图1:中国2025年前三季度TDI 出口目的地(吨)

图2:中国2024年前三季度TDI 出口目的地(吨)

推动这一变化的核心,是供给与成本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国内生产装置整体开工率维持高位,装置运行稳定,确保了对海外市场的持续供应;另一方面,随着原料甲苯与液氯价格处于低位,中国TDI具备突出的成本竞争力。人民币汇率变化与规模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出口价格优势,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全球产业链迁移与长期竞争力
过去几年,全球软体泡沫与家具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南亚及南美转移。这些地区对TDI的消费需求随之快速上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坚实的外部支撑。越南的家具与床垫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印尼家电和汽车行业的扩张同样带动了TDI消耗;而在非洲与南美市场,巴西、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的制造业恢复,也为中国TDI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总体而言,2025年中国TDI出口的亮眼表现不止体现在数量的增长,更代表着全球供需格局的再平衡与中国产业链竞争力的深化。未来,随着海外需求持续分化与新兴市场制造体系的成熟,中国TDI的国际影响力仍有望继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