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正面临连续第三年经济增长停滞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一项名为“Made for Germany”的企业联合倡议引发广泛关注。包括西门子、德意志银行、巴斯夫、宝马、汉高、英飞凌、采埃孚、莱茵金属等61家德国及国际企业与投资者共同承诺,未来三年内将在德国本土投入总计约6310亿欧元,用于新建工厂、研发项目及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该倡议在联邦总理默茨与企业高管于柏林总理府举行会谈前夕公布,旨在向国内外释放强烈信号:德国仍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根据官方说明,这笔资金不仅包含既定的资本投资项目,还涵盖全新投资、新技术研发及海外投资者的承诺,其中至少有数百亿欧元属于新增投资。
此次“投资联盟”的发起人包括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ewing、西门子首席执行官Roland Busch、FGS Global的Alexander Geiser以及媒体集团Axel Springer首席执行官 Mathias Döpfner。他们表示,德国需要一套面向未来的“新操作系统”,且必须围绕增长、科技和竞争力构建。Busch称:“现在正是重新定义政治与企业合作模式、共担社会责任的时机。”
德国政府方面对这一倡议高度认可。默茨指出:“我们欢迎企业对德国及其就业市场的信心,他们为实现经济增长、提升德国未来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Lars Klingbeil强调:“我们希望当下大力投资德国的未来,德国有能力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是动荡时代的‘安全港’。”
此次投资覆盖德国经济多个领域,从传统工业、能源、制药到科技和半导体均有涉及。例如:
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建设新的培训实验楼,在黑森州投运用于半导体产业的高纯度硫酸新装置;
宝马:在伊尔巴赫 - 施特拉斯基兴建设高压电池组装新基地,慕尼黑总部将转型为“新世代”车型生产基地;
科思创:对克雷费尔德工厂的氯气生产与尾气净化技术进行升级,在布伦斯比特尔引入可再生能源蒸汽系统;
汉高:持续推进杜塞尔多夫霍尔陶森化工园区的现代化改造;
英飞凌:在德累斯顿建设新的半导体工厂“Smart Power Fab”;
莱茵金属:打造完整的德国弹药供应生态系统;
舍弗勒:扩建比尔电动出行研发中心,在赫尔佐根奥拉赫建立新技术中心;
西门子:扩大其位于埃尔朗根的科技园区。
参与企业既有大型集团,也有初创公司,涉及医药、通信、能源等多个行业,还包括英伟达Nvidia、黑石Blackstone、凯雷KKR与淡马锡Temasek等国际投资者。
尽管企业释放出乐观信号,但企业界对政府也提出了明确期待。多位高管在会谈前公开呼吁,希望政府大力推进改革,尤其在加快基础设施审批、降低能源成本、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减轻监管负担等方面。
政界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副总理Klingbeil与经济部长Katherina Reiche均表示,政府将继续推进“投资提振计划”,并通过税制改革与能源政策等手段吸引更多企业落地。
不过,一些专家对投资数据持谨慎态度。慕尼黑ifo研究所所长 Fuest 指出,目前德国整体投资水平仍比2019年低7个百分点,很多企业此次承诺的资金本就在原计划中,因此更应关注新增投资的具体执行情况。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Boysen-Hogrefe则批评道,真正代表德国制造业根基的中小企业并未参与此次高层会谈,他提醒政府切勿忽视中小企业在减少官僚主义方面的迫切需求。
来源:欧洲并购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