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葡萄牙鞋类协会(APICCAPS)最近发布的《2025年世界鞋类年鉴》,2024年全球鞋类产量增长了6.9%,达到239亿双。鞋类行业仍然高度集中在亚洲,这里大约90%的鞋子被制造——这代表了全球产量的88%。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国,2024年生产了130亿双,全球市场份额略高于54%。印度将其市场份额提高到12.5%,排名第二。越南排名第三,占比6.5%。“这些数字应该谨慎评估”,APICCAPS主席Luís Onofre表示。“我们不应该认为几乎90%的亚洲生产由亚洲生产商确保,当我们应该捍卫自由、公平和平衡的贸易实践”。“2025年版的《世界鞋类年鉴》证实葡萄牙是该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特别是在皮鞋领域。我们正在前进。”
出口增长4.6%
2024年全球鞋类出口也有所增长,与前一年相比,出口量增长了4.6%,这表明国际贸易正在逐渐恢复。亚洲仍然是最大的出口国,占总出口的85.1%——略高于十年前的84.5%。
2015年至2024年,全球鞋类出口量增长不大(+1.2%),但价值增长了31.4%,从1292亿美元增至近1700亿美元。
亚洲国家加强了它们在全球鞋类贸易中的主导地位,综合份额从2023年的84.6%上升到2024年的85.1%。相比之下,欧洲的份额略有下降至12.6%。
消费主导地位
就消费而言,2024年亚洲占据了全球鞋类消费的一半以上(55.5%),与前一年相比有所增加。北美和欧洲紧随其后,份额分别为13.6%和13.5%。
人均鞋类消费在各地区差异很大——从非洲的每人1.4双到北美的每人4.8双。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鞋类消费国,将其全球总份额提高到18.6%。印度以13.3%排名第二,美国保持第三位,份额稳定在9.8%。
欧盟作为一个单一地区,2024年消费了2069万双鞋。中国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国,占全球出口的62.2%,尽管份额有所下降(2023年为63.8%)。越南以10.7%排名第二,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占4.1%。这三个国家一起占全球鞋类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在过去十年中,鞋类的平均出口价格显著增长——从2015年的每双8.83美元到2023年的峰值11.98美元——增长了36%。这一趋势反映了生产成本上升、对高附加值产品的更大关注以及全球供应链中的通胀压力。然而,在2024年,这一趋势首次出现显著下降,平均价格下降到每双11.47美元。这可能表明产品组合或定价策略的变化,在两年的强劲增长后。
来源:葡萄牙鞋类协会